壺鈴歷史尋根
任何運動項目都有孕育它們的土壤 …‥

           歷史上沒有一個運動是完全憑空出現的,任何運動項目都有孕育它們的土壤。在18世紀之前,歷史上在全球各地均曾出現與壺鈴外型特性相似的遠古「壺鈴」,雖然它們有一部分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壺鈴,有些甚至無法確認是否是一種訓練或運動工具,但他們都可以稱為「壺鈴的祖先」,但尚無法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壺鈴運動。

           以往我們聽過的壺鈴歷史,往往從古希臘時代就直接跳到俄羅斯,但這僅僅是俄羅斯壺鈴的歷史,並不是世界壺鈴的歷史。雖然俄羅斯的壺鈴運動無論在運動訓練或者是競技比賽的歷史,比起其他國家的發展都晚了近百年,壺鈴對於俄羅斯人來說異常重要,俄羅斯壺鈴更扮演了現代壺鈴在全世界流行發展的重要的推手。同樣的,在俄羅斯之前,壺鈴在老一德國人心中的地位當然更加重要,畢竟他們持續了百年的研究實踐與發展,傳承了一代又一代的壺鈴運動員。

          追本溯源,讓我們停止流行的「傳說」,解開商業性與民族優越考量的枷鎖,還原史實與因果脈絡,讓史料說話。以下是壺鈴人應該知道的,真正的、重要的、世界性的壺鈴簡史。

作為運動表演的壺鈴歷史

1830年德國Serafin-Luftmann及1880年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馬戲力士
  • 左圖是1830年德國馬戲女強人魯芙曼Serafin-Luftmann單手拇指掛抓舉2顆鐘型壺鈴的畫像。是迄今為止最早的壺鈴運動史料圖像。
  • 右圖是1880年英國維多利亞時代馬戲團力士繪畫,一手提著鐘型壺鈴,另一隻手展示臂上的重量平衡技巧。

           現代意義上的壺鈴運動最早出現在18世紀後的街頭力士表演以及馬戲團,屬於馬戲團裡職業運動員及大力士們的表演工具,常見於德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美國等歐洲國家。前期最常見的是鐘型壺鈴與羅馬式壺鈴,後期除法國使用方形壺鈴外,其餘國家則使用不同形制的圓形壺鈴,動作形式主要為花式拋擲、雜耍翻轉與特技舉重。

          這種壺鈴運動形式,除了需要不平凡的力量水平、超乎常人的運動能力與膽識,在表演中還必須具備藝術性、動作美感、肢體語言、情感和對動作的精確控制能力,除了以上這些要求,更講究原創性與無法複製的特性,因為當一個力士的表演或舉起的重量被其他馬戲團力士完整重現或超越時,就大大降低了能讓觀眾買票進場的吸引力,所以為了門票收入,當時的壺鈴運動呈現一種頂層菁英競爭的態勢,每位職業力士身上幾乎都會苦練出幾招無法被複製的動作,尤其是容易量化比較的大重量動作,壺鈴運動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

           攝影術尚未被普及的年代,藉由馬戲團的世界巡迴表演與傳播,壺鈴第一次作為一種成熟的專業運動表現形式,開始出現在大眾的流行視野中,也藉由這些職業力士偶像們的創舉表現與推展普及,人們漸漸由崇拜進而有機會參與其中。

  • 1898年美國Adam Forepaugh與Sells兄弟邀請女大力神Yucca夫人演出的文宣海報,使用圓球形重壺鈴(美國國會圖書館展出)。
  • 1899年俄羅斯強人梅德韋傑夫兄弟馬戲團的印刷明信片,拋擲使用德式圓球形特技壺鈴,但仍保留著鐘型壺鈴。
  • 1900年美國馬思克兄弟(Bros. Marx Strongman) John Grunn Marx的表演海報,使用圓球形重壺鈴。
  • 1963年俄羅斯莫斯科Grigory Novak 與Arkady體育大師和蘇聯青年舉重冠軍的馬戲團表演,那個時期已改為俄式壺鈴作為表演工具。

作為運動訓練的壺鈴歷史

1906年發行的特納運動一百週年明信片,壺鈴、啞鈴、體操吊環等是該體系的代表性特徵。
  • 1811年德國的特納系統(Turnvereine)訓練體系及其相關的組織團體,是有紀錄以來世界第一個使用壺鈴系統訓練的團體,圖為1906年德國發行的特納運動百週年明信片,可以見到壺鈴、啞鈴、體操吊環等是該體系的代表性特徵。

            1804年德國體操之父弗里德里希·路德維希·雅恩(Friedrich Ludwig Jahn)發起了一項名為特納系統(Turnvereine)的體育訓練體系(現代翻譯成楊氏體),並於1811 年在柏林附近的哈森海德建造了第一個全民性的訓練場地,將眾多原本僅屬於馬戲職業運動的項目與工具推展至平民大眾,不僅因為其所主張的自由主義精神完善發展了現代體操,更融合了諸如壺鈴、棒鈴、啞鈴等訓練工具,是有確切史料紀錄以來世界第一個使用壺鈴訓練的大型組織。此後在當時普魯士一連串的體操禁令與1848年德國的巨變後,大量的訓練資料與練習場所被查禁,這些數十萬人的特納組織被迫解散或轉入地下發展,並藉由德國的流亡移民傳播至鄰近國家與世界各地

  • 1880年代瑞典埃斯基爾斯蒂納體操和運動俱樂部(Eskilstuna Gymnastik & Atletklubb)的運動員們合影。
1885年美國德州Turnverein德系體育俱樂部
  • 1855年美國德州的Turnverein德系舉重俱樂部,是美國第一次有壺鈴訓練團體出現的紀錄。

           此後俄羅斯壺鈴奠基者克拉耶夫斯基 (Vladislav Krayevsky)醫師在1870-1880年間在歷經數次遊歷歐洲的觀摩交流與蒐集訓練材料後,在1885年時親自見證德國力士查爾斯·歐內斯特(Charles Ernest)的力量表演與壺鈴雜耍,深知壺鈴訓練的優勢與好處,立即向當時的沙皇與運動員們介紹了壺鈴運動,並展示了多年來自歐洲蒐集的各種壺鈴樣式與運動訓練資料,不僅獲得沙皇的認可,醫師更於1893年網羅結集了第一批俄羅斯舉重與壺鈴訓練者。1897 年 1 月 30 日克拉耶夫斯基醫師在 Georgy Ivanovich Ribopier 伯爵的倡議及幫助下成立聖彼得堡體育協會,從而開啟了俄羅斯壺鈴及舉重訓練的歷史篇章。在醫師的發展下,壺鈴在俄羅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更奠定了日後俄羅斯壺鈴在全世界傳播流行的根基。

1893年俄國聖彼得堡壺鈴及舉重創始人Vladislav Kraevsky博士和他的學生們
  • 1893年俄國壺鈴之父Vladislav Kraevsky醫師和他的學生及愛好者們在聖彼得堡合影,地板前方的壺鈴均為自歐洲蒐集的德式細把壺鈴。

作為競技比賽的壺鈴歷史

1896德國Durlach力量運動俱樂部為了錦標賽團練
  • 1896年德國Durlach力量運動俱樂部為了錦標賽團練的壺鈴運動員們,由運動員人數可見當時盛況。

           世界上第一個以壺鈴做為比賽項目的正式大型比賽,是1893年由德國發展的壺鈴超大型運動賽會,該年的第一屆在德國科隆舉行,官方的比賽項目是八人制花式壺鈴團體賽,使用三分之一英擔(約16公斤)的標準德式雜耍壺鈴,比賽服裝均統一為黑或白背心、白褲及黑腰帶,每年均由來自全國及歐洲其他地區的參賽隊伍中評選出該屆的前三名並由官方紀錄,並且一直延續著每二年舉辦一次的傳統,1910年與1911年更連續舉辦二次的世界盃錦標賽。自1919年起,為了鼓勵更多大眾參與,改為每年舉辦一次,參賽團體增加為十人制,比賽重量改為更輕的10公斤,並依參賽隊伍的競技水準分為三級 ( 高階甲組、中階乙組與低階初級,後來又增加新生級共四級 ),不同等級的隊伍不會一起比賽,每一等級的比賽均選出最優的前三名隊伍,因此每一屆共三級的比賽便有九個優勝隊伍。即使不列入其他未進前三名的壺鈴代表隊,這種賽制與參賽人數已經遠遠超過現代任何世界盃壺鈴錦標賽的規模。

           至1968年為止,期間即使德國壺鈴運動員們經歷了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量徵招損耗與消亡(大部分運動俱樂部的壺鈴運動員在接受徵招後均一去不復返,賽事在一戰與二戰期間均未能舉辦),這種傳統的壺鈴賽事仍成功延續舉辦了41屆。

           這是全世界最早且唯一有正式規則與賽事賽會組織的壺鈴運動比賽,雖比現代由俄羅斯發展的競技壺鈴耐力舉重(Girevoy Sport)比賽早了近百年,但德國因受前後二次世界大戰均為戰敗國的影響,運動人才與經濟體系嚴重凋零,再加上戰後由英、美、法及蘇聯主導的東西德分裂,人民無法交流往來,使得德國難以再舉辦這種大型的賽事。在1968年最後一屆的米斯巴赫郡錦標賽之後,德國這種大型規模的花式壺鈴比賽正式走入歷史,成為德國壺鈴人延續了近百年的絕響。

           1993年,也就是德國科隆第一屆正式壺鈴錦標賽後的百年,由蘇聯及相關國家聯盟主辦的第一屆世界錦標賽在俄羅斯的利佩茨克舉行,由後來將俄羅斯競技壺鈴運動傳至美國的Valery Fedorenko獲得第一屆的冠軍。近年來各種壺鈴錦標、盃賽乃至各壺鈴運動組織舉辦的世界盃,除了以往的競技壺鈴比賽外,均已開始恢復傳統的花式壺鈴項目,賽制分為個人、雙人或男女混雙與四人制,為現代花式壺鈴競技比賽制訂出更符合現代競技的規則與進行方式。

1907年德國KSV-Kirchheim八人制花式壺鈴代表隊
  • 1907年德國KSV-Kirchheim運動俱樂部的八人制花式壺鈴代表隊,隊員們以踢起壺鈴的預備式合影。此時期的花式壺鈴競技規則已發展成熟,壺鈴已不再是以往傳統歐洲砝碼的形式,運動員們清一色使用相同規格與型制的德式細把花式壺鈴,是世界第一次產生專供競技運動所用的標準化壺鈴。
1920年德國kn-70 Erste Teilnahme einer Romer運動俱樂部十人制壺鈴代表隊首次參加德國花式壺鈴錦標賽實況紀錄照片。
  • 1920年德國kn-70 Erste Teilnahme einer Romer運動俱樂部十人制壺鈴代表隊首次參加德國錦標賽實況紀錄照片
1925年德國斯圖加特舉行的10人制花式壺鈴比賽實況,此時期的壺鈴由原來16公斤減輕至10公斤,但仍維持標準的德式細把高壺窗比賽壺鈴的特點,使得壺鈴重量與型制更容易為初學者與年長者所適應接受。
  • 1925年德國斯圖加特舉行的10人制花式壺鈴比賽實況,此時期的壺鈴由原來16公斤減輕至10公斤,但仍維持標準的德式細把高壺窗比賽壺鈴的特點使得壺鈴重量與型制更容易為初學者與年長者所適應接受
1956年德國的十人制花式壺鈴代表隊,可以見到傳統花式壺鈴比賽入場方式,運動員們將壺鈴藉由手握壺把一角的肩架式列隊行進,由教練帶領進場比賽。
  • 1956年德國Kraftsportverein Kirchheim運動俱樂部的十人制花式壺鈴代表隊,可以見到傳統花式壺鈴比賽入場方式,運動員們將壺鈴藉由手握壺把一角的肩架式列隊行進,由教練帶領進場比賽。1956年的這個代表隊員組合分別在1951、1953、1955及1957年獲得四屆全國冠軍。

※關於壺鈴更遠古的歷史以及詳細的近代發展史,請參閱WKJA Lv.1 花式壺鈴師資培訓講義年表。